通讯!提高老百姓的收入:如若真心,只有一条路可走

2023-03-21 14:04:07 来源:永不出场的戈多

几年前国人最关心是如何超美,成为地球村的老大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哪知三年疫情下来,心态全变了,现在从上到下最关心的都是民生,是咱中国人自己的生活。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,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,问题是,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?

说来说去,还是要发展经济。

不久前林毅夫痛斥消费拉动经济,与张维迎有一场辩论,他反复强调中国经济还是要依靠投资。如果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说,林的说法完全没道理,没有哪个发达国家走的是投资型的经济模式,都是消费型经济;其实,林先生的焦点并不是消费本身,他反对的是给老百姓发钱去刺激消费;因为不会有什么效果。当然,张维迎强调的也不是让政府去发钱,是建立起以企业家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。让民企的自由发展去推动民生。

的确,中国真的不太可能给老百姓发钱。为什么?

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在给老百姓发钱,或无息贷款,美国发了三万亿美金,接近中国国家资本全年的总投资,也接近全年M2增量。

我们不发钱,只管加大投资,是因为经济结构本来就是一个投资型的经济,纯属无奈之举。中国投资在GDP中的占比是50%左右,消费占比是38%;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投资占比20%,消费占比接近80%,所以,对中国而言,林毅夫说有一定道理,投资拉动更有效。但是,从经济的长期发展说,这种结构必须改变,因为不具有可持续性。

中国必须构建消费型经济,这是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保证。

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大比例提高消费在GDP中的占比。消费又靠什么?靠的是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,中国有九亿人月收入在二千元以下,另有四亿人月收入在五千元以下,怎么可能成为消费型经济?

所以,必须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,这不仅仅是经济,也是政治。

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不再强调投资拉动经济,定调以扩大内需为主,说明已经重视到民生。那么扩大内需,提升消费潜力又靠什么?靠的是民营经济,不是国企,因为国企效率偏低,对就业的支持也很有限,占就业比重的7%;而民企支持就业80%,它不好,大多数老百姓都好不了。

所以,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,不管口号多响亮,不能指望财政发钱,也不能指望国企增加就业,唯有一条路:重建民营经济的信心,走出低谷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全球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